Podcast新手器材指南說明書
Podcast 製作 - 器材清單與音訊流程
這系列文章共有五篇,看完你會知道選購器材的重點,也對整個錄音的流程更了解!
Podcast 節目製作 簡化來說就是:節目企劃 → 錄製後製 → 上架
『錄製、後製』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如果沒有好的聲音品質,很有可能聽眾還來不及聽到你用心企劃的內容就轉台了
還沒踏入Podcast的新手們,想開始製作Podcast節目,但是相關文章要不是充滿專有名詞,就是寫得過於籠統不精確,看完也還是一頭霧水嗎?
這系列文章讓你看完知道選購的重點,也略懂一些專有名詞並且知道他們的差異。
進入第一篇文章之前有幾點需要跟大家說明
*新手選購器材的幾項重點(非常個人)
1. 功能多合一:減少器材的連接、減少線材
2. 存取多樣性:減少電腦與器材的設定
3. 二手市場流動性:假設今天要退坑,要脫手的可能性高
4. 中間價位:低價產品品質難有保障,若有問題,新手難以判斷問題的來源。高價產品通常專業性比較高、設定比較複雜。中間價位、有廠牌,同第三點脫手可能性高,廠牌能見度高品質也比較有保障
以下是我們錄Podcast『可能』會需要的器材清單
1.錄音空間
2.麥克風
3.麥克風架
4.麥克風防噴罩
5.麥克風線
6.麥克風前級
7.錄音介面
8.耳機
9.耳機分配器
10.電腦
這個清單不是讓你看完感到害怕的,這個清單是對整個錄製流程很好的檢視
現在給Podcast用的器材都講求多合一,一個機器就包辦了裡面很多的功能,所以不要擔心。
往下我們稍微簡介一下錄音的音訊流程(Signal Flow),如果真的太複雜也可以直接跳下一篇文章 — 『麥克風選購』,直接進入器材的環節。
錄音音訊流程懶人包 - 發出聲音到被聽見聲音的過程
錄音音訊流程圖
圖示是非常詳細的音訊流程,在進階的課程中會一一拆解詳細介紹。今天已經幫大家整理最重要的幾個環節在下方!
【懶人包的版本】
step1: 嘴巴發出聲音被麥克風收到
step2: 麥克風訊號要被放大並且記錄
step3: 錄製時與錄製後,用耳機來確認聲音是否正常
step4: 如果有需要會再進行其他後製,例如剪接、聲音頻率調整、多人聲音平衡等等,再將整體訊號再放大至平台所需
step5: 各個平台播出,聽眾收聽
圖片來源:Pod Sound School
以上五個步驟,就是從發出聲音到被聽到的過程,所有的器材都是在這五個步驟中所使用,而每個步驟其實都有一些小小需要注意的地方,在推薦器材時會一併介紹給大家認識喔!
趕快來看下一集:新手如何挑選麥克風!